“海运到港”是国际货物运输中常见的服务模式,指货物通过海运方式从起运港运输至目的港码头(不包含目的港清关、提货及后续内陆运输),责任范围通常以货物抵达目的港码头为节点,与“门到门”(全程负责至收货人工厂)、“门到港”(负责至目的港码头)不同,海运到港的核心是“港至港”运输,后续环节需收货人自行处理。
海运到港的基本流程
以出口为例,流程大致分为以下步骤(具体因贸易条款略有差异):
确认贸易条款,明确责任划分
海运到港服务需基于贸易条款(如FOB、CIF、CFR等)明确买卖双方责任,避免纠纷:
- FOB(装运港船上交货):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至起运港并装上船,承担上船前所有费用(如起运港拖车、报关、THC等);买方承担海运费、目的港费用及后续清关提货。
- CIF(成本+保险+运费):卖方除FOB责任外,还需承担至目的港的海运费和保险费,买方承担目的港费用及清关提货。
- CFR(成本+运费):类似CIF,但卖方不承担保险费,买方自行购买保险。
订舱与货物集运
- 选择服务商:通过货代或直接向船公司订舱(货代更灵活,可整合资源),提供货物信息(品名、重量、体积、目的港、运输时效要求等)。
- 货物交付:卖方将货物送至指定地点(起运港仓库或工厂装柜),或安排拖车上门提货(需支付拖车费)。
报关出口
- 文件准备:提供商业发票、装箱单、报关单、合同等基本文件,根据货物类型和目的国要求,可能需补充原产地证、熏蒸证、质检证等(如木质包装需熏蒸证,食品需卫生证等)。
- 海关申报:货代或报关行向海关提交报关文件,海关审核通过后放行,货物装船。
海运运输与跟踪
- 货物装船后,船公司签发提单(B/L),作为货物所有权凭证。
- 船公司按航线运输,可通过提单号在船公司官网或货代处跟踪货物动态(如离港、到港时间)。
目的港到港与通知
- 货物抵达目的港后,船公司或目的港代理向收货人发送“到港通知”(Arrival Notice),告知提单信息、到港时间、需准备的清关文件等。
目的港清关与提货(收货人负责)
- 收货人凭提单(正本或电放提单)及清关文件(商业发票、装箱单、原产地证等)向目的国海关申报,缴纳关税、增值税等。
- 清关完成后,到码头或堆场提取货物(如需内陆运输,需自行安排拖车)。
海运到港的费用构成
费用因贸易条款、货物类型、目的港而异,核心分为起运港费用、海运费、目的港费用三部分:
起运港费用(卖方承担,FOB条款下)
- 订舱费:船公司或货代的订舱服务费。
- THC(码头操作费):起运港码头对货物的装卸、堆存等操作费用(按柜型或货物重量/体积计算)。
- 拖车费:从工厂/仓库到起运港码头的运输费(如需上门提货)。
- 报关费:海关申报服务费(含报检费,如货物需商检)。
- 其他杂费:如文件费、操作费、熏蒸费(木质包装)、产地证费等。
海运费(FOB下买方承担,CIF/CFR下卖方承担)
- 船公司收取的运输费用,按集装箱(整柜FCL)或散货(拼箱LCL)计算,受航线、船期、旺季/淡季影响(旺季运费可能上涨,甚至有附加费如燃油附加费BAF、货币贬值附加费CAF等)。
目的港费用(通常买方承担,无论贸易条款)
- 码头操作费(THC/DOC):目的港码头的装卸、堆存费用。
- 港杂费:港口行政、安保、卫生等杂费。
- 滞港费(Demurrage):货物到港后未及时提货,码头收取的堆存费(免堆期通常3-7天,超期按天计费)。
- 滞箱费(Detention):集装箱使用超期(免箱期通常7-14天),船公司收取的集装箱使用费(按天计费,费用较高)。
- 清关费:目的国海关申报服务费(如需代理清关,需额外支付)。
海运到港的关键注意事项
贸易条款清晰,避免责任纠纷
- 明确FOB/CIF等条款,例如FOB下买方需提前确认海运费和目的港费用,避免卖方垫付后争议;CIF下卖方需明确保险覆盖范围(如一切险、平安险等)。
货物包装与标记合规
- 包装需坚固防潮,适合海运颠簸(如易碎品需缓冲材料,液体需防漏);唛头(运输标记)需清晰,包含品名、目的地、件数、提单号等,避免货物混淆。
清关文件提前准备,避免延误
- 核心文件:商业发票(需注明货值、HS编码)、装箱单(详细列明货物件数、重量、体积)、提单(物权凭证,电放提单需确保收货人信息准确)。
- 目的国特殊文件:如欧盟需CE认证、中东需COC认证、澳大利亚需AQIS检疫、木质包装需IPPC熏蒸标识等(提前查询目的国海关要求,可通过货代或目的国商会确认)。
目的港及时提货,避免高额滞费
- 货物到港后,码头通常有免堆期(3-7天) 和免箱期(7-14天),超期后按天收取滞港费(如$50-200/天/柜)和滞箱费(如$30-100/天/柜),长期延误可能被码头拍卖或退运(退运费用极高)。
选择可靠服务商,把控运输风险
- 优先选择有资质、口碑好的货代或船公司,避免低价陷阱(部分小货代可能隐瞒目的港费用,后续加收)。
- 购买货物运输保险(尤其高价值货物),CIF条款下卖方需投保,FOB条款下买方建议自行投保,避免运输中货损、丢货等风险。
海运到港 vs 门到门
对比项 | 海运到港 | 门到门 |
---|---|---|
服务范围 | 仅到目的港码头,后续清关、提货需自理 | 全程负责:从发货人仓库→目的港清关→收货人仓库 |
责任方 | 买卖双方分工明确,需自行对接环节 | 货代全程包办,省心但费用较高 |
适用场景 | 有进出口权、熟悉流程的企业 | 个人、中小企业,或无清关能力的收货方 |
常见问题解答
-
货物到港后多久必须提货?
通常免堆期3-7天(码头堆存),免箱期7-14天(集装箱使用),具体以船公司或目的港规定为准,超期按天收取滞港费/滞箱费,费用较高(如旺季可能达$200/天/柜),需及时清关提货。 -
提单是电放还是正本?
- 正本提单:纸质文件,需邮寄给收货人,凭正本提货,安全性高但时效慢(适合陌生客户)。
- 电放提单:船公司通过邮件发送电放指令,收货人凭电放提单扫描件即可提货,时效快但需确保收货人可靠(避免无单放货)。
-
目的港无人提货怎么办?
船公司会通知发货人,超期未处理可能被海关拍卖或退运,退运需支付高额运费和罚款,建议发货前确认收货人付款能力和提货意愿。
海运到港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基础运输模式,核心是“港至港”运输,需明确贸易条款、提前准备文件、关注目的港时效,避免因流程疏漏导致额外成本或延误,选择可靠服务商、清晰责任划分是顺利运输的关键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