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海运企业涵盖集装箱运输、国内沿海航运、散货运输等多个领域,受美国本土政策(如《琼斯法案》)影响,部分企业专注于国内沿海航线,而少数企业也涉足国际航线,以下是美国主要海运企业的详细介绍:
美森轮船(Matson, Inc.)
- 成立时间:1882年(由Captain William Matson创立)
- 总部: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(Honolulu)
- 地位:美国历史最悠久、规模最大的本土集装箱海运公司之一,美股上市公司(NYSE: MATX)。
核心业务与航线
-
国际航线:
- 中美跨太平洋快航:运营中国(上海、宁波、厦门)至美国西海岸(洛杉矶、奥克兰)的“CLX+”快航服务,以“12天直达洛杉矶”为核心优势(比传统航线快3-5天),是中美电商物流的重要选择。
- 南太平洋航线:覆盖关岛、密克罗尼西亚、帕劳等太平洋岛屿,提供定期货运服务。
-
国内航线(受《琼斯法案》保护):
- 夏威夷航线:美国西海岸(洛杉矶、奥克兰)至夏威夷主岛(檀香山、希洛)的货运,承担夏威夷70%以上的生活物资运输。
- 阿拉斯加航线:季节性运营美国西海岸至阿拉斯加的货运(如夏季生鲜运输)。
特点
- 拥有自有船队(约20艘集装箱船,含多艘万箱级新船),并在美国西海岸拥有自营码头(如洛杉矶长滩港的Matson码头),控制全链路物流时效。
- 以“快速、稳定”为核心竞争力,尤其在中美航线中,因时效快、舱位保障能力强,深受跨境电商和高附加值货物客户青睐。
帕夏夏威夷航运(Pasha Hawaii)
- 成立时间:1947年(前身为Pasha Group,2005年专注海运业务)
- 总部: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核桃溪(Walnut Creek)
- 地位:美国本土第二大夏威夷航线运营商,2021年被日本邮船(NYK Line)收购66%股权,但仍保持独立运营。
核心业务与航线
-
国内航线(《琼斯法案》范畴):
- 夏威夷专线:美国西海岸(洛杉矶、奥克兰)至夏威夷檀香山的集装箱及滚装船运输,提供“门到门”物流服务,货物涵盖消费品、汽车、建材等。
- 阿拉斯加航线:与Matson竞争美国西海岸至阿拉斯加的季节性货运。
-
国际业务:
少量参与南太平洋岛屿(如萨摩亚)的货运,但以国内航线为核心。
特点
- 专注“小众但稳定”的国内沿海市场,依托《琼斯法案》保护,避免国际船公司竞争;船队以中小型集装箱船和滚装船为主,适配夏威夷港口条件。
TOTE Maritime
- 成立时间:1975年(前身为Sea Star Line,2015年被TOTE集团收购后更名)
- 总部: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(Jacksonville)
- 母公司:TOTE集团(美国物流巨头,业务涵盖海运、物流、船舶维修)。
核心业务与航线
-
国内航线(《琼斯法案》范畴):
- 波多黎各航线:美国东海岸(杰克逊维尔、费城)至波多黎各(圣胡安)的货运,承担波多黎各80%以上的物资运输(如食品、燃料、日用品)。
- 阿拉斯加航线:美国西海岸(塔科马)至阿拉斯加(安克雷奇、荷兰港)的货运,服务阿拉斯加渔业和资源开发。
-
国际航线:
- 加勒比海航线:连接美国东海岸与多米尼加、海地等加勒比国家,提供散货和集装箱运输。
特点
- 船队类型多元,包括集装箱船、滚装船(Ro-Ro)和散货船,尤其擅长“重货运输”(如汽车、机械设备);
- 依托母公司TOTE集团的物流网络,提供“海运+陆运”一体化服务,覆盖美国本土与海外属地(如波多黎各)。
美国蒸汽船公司(American Steamship Company, ASC)
- 成立时间:1907年
- 总部:美国纽约州布法罗(Buffalo)
- 业务范围:专注于美国五大湖地区的散货运输,是北美最大的淡水散货航运公司之一。
核心业务
- 散货运输:主要运输煤炭、铁矿石、石灰石、粮食等大宗商品,航线覆盖五大湖(苏必利尔湖、密歇根湖等)及周边内河港口(如芝加哥、底特律),服务于钢铁、电力、农业等工业客户。
- 船队:拥有20余艘自航式散货船,载重吨5000-30000吨,适配五大湖浅吃水航道。
特点
- 依托五大湖“内陆水运走廊”,为美国中北部工业带提供低成本散货运输,与铁路、公路形成互补。
Horizon Lines(已被收购,历史重要性)
- 历史地位:曾是美国第三大本土海运公司,2015年因财务问题破产,资产被Matson和Pasha Hawaii拆分收购(Matson收购其夏威夷航线,Pasha收购阿拉斯加航线)。
- 启示:反映美国本土海运企业在国际竞争(如亚洲船公司低价冲击)和《琼斯法案》高运营成本下的生存挑战。
美国海运企业的共性特点
-
受《琼斯法案》严格限制:
美国国内沿海运输(如夏威夷、阿拉斯加、波多黎各)必须使用“美国建造、美国船员、美国注册”的船只,且船东需为美国公民控股,因此国际船公司(如马士基、中远海运)无法参与,本土企业(Matson、Pasha等)形成垄断性竞争。 -
国际航线以“区域化”为主:
除Matson外,多数美国海运企业国际业务有限,中美、跨大西洋等主流国际航线仍由丹麦马士基、瑞士地中海航运(MSC)、中国中远海运等国际巨头主导。 -
高附加值与政策依赖:
本土企业通过“稳定时效”(如Matson快航)和“政策保护”(如《琼斯法案》)维持生存,运营成本显著高于国际船公司(如美国船员薪资是亚洲船员的3-5倍)。
美国主要海运企业可分为两类:
- 国际+国内综合型:以Matson为代表,兼顾中美快航和夏威夷国内航线;
- 国内区域型:如Pasha Hawaii(夏威夷)、TOTE Maritime(波多黎各/阿拉斯加),依赖《琼斯法案》保护深耕本土市场。
对于跨境物流(尤其是中美航线),Matson是最核心的美国本土选择;而美国国内沿海运输则由Matson、Pasha、TOTE等企业主导,几乎无国际竞争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