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啥厨具清关总被卡?
哎,你猜海关最怕收到啥厨具?不是菜刀也不是高压锅,而是那些说不清材质和用途的“三无产品”!去年有家义乌公司运了500套陶瓷碗,结果因为釉面含铅量超标,整批货被压了俩月,最后全砸碎了填海——你说亏不亏?
海关盯厨具主要看三点:
- 会不会吃出毛病(食品接触安全)
- 会不会用着爆炸(燃气类厨具特别严)
- 是不是山寨货(带LOGO的锅碗瓢盆最危险)
二、所有厨具都要的3张“通行证”
别嫌麻烦!这三样少一张都可能被退货:
- 材质检测报告(重点看重金属迁移量)
- 不锈钢厨具必须测镍、铬释放量
- 塑料制品要过邻苯二甲酸酯测试
- CE认证或UKCA标志(2025年前CE还能混用)
- 原产地证明(淘宝买的得补开正规发票)
举个反例:我认识个做硅胶铲的老板,产品明明达标却栽在包装上——外盒印了“耐高温300℃”被要求提供高温测试视频,最后临时租烤箱拍视频才过关。
三、特殊厨具要加什么“buff”?
记住这个口诀:带电的、带火的、带刃的,统统要加码!
电磁炉/电饭煲:
- 电磁兼容性报告(EMC测试)
- 英规插头认证(BS 1363)
- 电压必须是230V±10%
燃气灶/卡式炉:
- 气密性检测证书
- 欧盟燃气器具指令(GAR)备案号
- 必须配英文版熄火保护装置说明书
刀具组合套装:
- 刀尖角度不能小于60度(防认定为管制刀具)
- 外包装不能有“锋利”“战斗”等危险词汇
去年有批网红空气炸锅就栽在细节上——因为电源线比标准短了5厘米,被认定存在安全隐患,全部返工重装。
四、木质竹制厨具的隐藏关卡
你要是卖砧板、蒸笼这些,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:
- 熏蒸证明(IPPC标识)
- 竹制品现在也要!2023年新规
- 含水量检测(必须<20%)
- 防霉处理说明(特别是藤编类)
血泪教训:有家卖老式木饭勺的,所有文件都齐了,结果因为手柄雕花缝隙里有0.5克木屑残留,被要求做生物检疫,多花了£280冤枉钱。
五、清关费用怎么算才不亏?
教你个业内算法:总成本=(货值+运费)×1.2 + 附加费
- 厨具关税普遍2.7%(HS编码主要归7323/7324)
- 增值税固定20%
- 附加费包括:
- 检疫费(竹木类必收)£45/批次
- 标签整改费(如果英文说明不合格)£8-15/款
- 滞柜费(超期不提货)£30/天起
偷偷说个骚操作:把货值拆分成商品价+运费报价。见过最绝的卖家,把£10的锅写成£3货值+£7运费,关税直接省了£1.4,但别学过头啊!
六、被海关扣货的急救指南
先别慌!按这个优先级处理:
- 马上要干的:
- 找清关公司拿《扣货通知书》
- 核对违规条款(经常是翻译错误)
- 三天内要办的:
- 补交材料(检测报告最快3天能出加急的)
- 申请样品复检(花£200可能挽回£20000的货)
- 终极方案:
- 转口到欧盟国家(比如爱尔兰)再走陆运进来
- 就地拍卖(通常只能收回30%成本)
听说过最牛的案例:有批铸铁锅因为没做磁性检测被扣,老板直接雇人在海关仓库用磁铁挨个吸,拍视频证明材质过关,第二天就放行了!
七、个人建议:新手必看防坑守则
- 别信“免认证”物流商:他们赚的就是你二次整改的钱
- 包装盒别省钱:有位老铁的玻璃保鲜盒因为外箱少印了个“↑此面向上”,碎了一半没人赔
- 季节性产品要赶早:圣诞季的烤盘最好7月就发货,留足90天应对突发状况
说实话,现在做厨具跨境就跟炒菜似的——火候差一点就糊锅。我认识个卖不粘锅的妹子,每次发货前都亲自用鸡蛋做十次煎蛋测试,把视频直接刻光盘塞进包装箱,海关抽检时看到这操作都给整服气了。
最后提醒下:英国从2024年起要求所有硅胶厨具额外增加可回收标识,连硅胶刮刀都要印上回收三角标。建议大家常刷UKCA官网,或者加几个厨具进口商的群——有时候同行群里一句提醒,能帮你省下好几万冤枉钱呢!





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