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猜怎么着?去年有家福建茶商往德国发了500罐铁观音,货都到汉堡港了硬是被拦下——就因为标签上少了行"含咖啡因"的标注。这事儿就跟新手司机在高速错过出口似的,明明货没问题,偏偏栽在巴掌大的标签纸上。今儿咱就把欧盟这标签规矩掰扯明白,保准你看完能少走三年弯路!
*
一、基本信息不能玩虚的
欧盟老铁们看标签就跟咱看商品详情页似的,必须得把产品名称+净含量+保质期这三大金刚印在"C位"。重点来了:保质期得用"最好在...之前食用"(best before)或者"使用截止..."(use by)两种固定说法,搞什么"有效期至"这种中式英语?分分钟被海关打回来!
举个血泪案例:温州某坚果厂把保质期印成"Expiry date: 2024.12.31",结果德国人愣是看不懂。最后整批货在港口仓库蹲了俩月,等重新贴完标,坚果都潮得能拧出水了。
*
二、配料表里的生死线
这里藏着最要命的雷区!欧盟规定必须按添加量从多到少排列,连水和空气都得算进去。去年西班牙查获的中国辣条就栽在这儿——包装上写着"小麦粉+植物油",实际检测发现油比面粉还多!
更狠的是过敏原提示,欧盟列了14类必须标红的致命清单:
- 花生、坚果、牛奶、鸡蛋
- 鱼类、甲壳类、大豆
- 含麸质谷物、芹菜、芥末...
英国超市去年下架了批中国产豆瓣酱,就因为没标"含芝麻"。有个对芝麻过敏的老太太差点送急诊,厂商赔了8万英镑不说,整个欧洲渠道都黄了。
*
三、营养标签要精确到毫克
从2016年开始,欧盟强制要求"四巨头+六小强"的营养标识:
必须标:能量(千焦)、脂肪、饱和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糖、蛋白质、盐
选择标:纤维、维生素、矿物质...
重点注意!能量值得用千焦(kJ)标注,别傻乎乎写什么大卡。荷兰海关去年扣了批中国代餐棒,换算时把1千焦=4大卡搞成1大卡=4千焦,能量值直接翻了16倍,吓得消费者集体投诉。
*
四、语言关要过明白
这里有个反常识的规定:不是所有欧盟国家都要印当地语言!但必须满足以下任意一条:
- 销售国有官方语言版本
- 至少用英语+法语/德语双语
- 配图说明替代文字
葡萄牙去年退运了批中国调味料,包装上只有中文和英文。但人家法律要求必须带葡语,经销商现找翻译公司都来不及,眼睁睁看着货柜在码头晒太阳。
*
五、特殊标识别犯浑
有些品类得加"特效buff":
- 含代糖要写"过量可能致泻"
- 咖啡因饮料必须标注"不推荐儿童饮用"
- 复原乳得在名称旁标"复原"字样
波兰去年查出批中国奶茶粉,咖啡因含量超标的没警示语。现在这批货还在打官司,律师费都够开三家奶茶店了!
*
六、尺寸字号有讲究
欧盟规定主要文字高度不能小于1.2毫米,相当于手机屏幕上的五号字。比利时去年销毁了批中国袋装话梅,标签字小得要用放大镜看。海关大叔揉着老花眼骂街:"这是给蚂蚁看的说明书吗?"
*
七、最新防伪黑科技
2023年新增的数字水印要求最坑人:
- 必须包含生产批次代码
- 可扫描跳转企业官网
- 油墨要过欧盟食品安全认证
深圳某饼干厂用普通二维码应付,结果德国实验室检出油墨含重金属。现在整个欧盟渠道被拉黑,老板肠子都悔青了。
*
小编观点:欧盟这标签规矩看似龟毛,实则是在保护买卖双方。建议各位老板在打样时,直接找欧盟认证的检测机构过一遍。记住,合格的食品标签就像相亲时的简历——可以适当美化,但绝对不能造假!
网友评论